习惯改变人生——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书籍解读分享
本文共 6516 字
预计阅读时间 17 分钟
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是一本工具书,可以指导我们解决生活及职场中的各类问题,它又是一本人生哲学书、提高个人认知、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的人生态度指导书。
接下来我将根据自己的所读所感从四个部分,分别用10个小故事与大家一起完成一次自我认知、自我复盘及人生的跃升之旅。
01.
第一部分:对我们的帮助
1.拥有自我观察的习惯;
2.拥有生活的主动权;
3.成为一个成熟快乐的成年人。
人生由依赖期向独立期、由独立期向互赖期成长跃升。
为了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练习这七个习惯,我们先学习一些关键词:
▶品德是成功之本,如:诚实、谦虚、感恩、公平、公正、勤劳、善良等。
▶原则是人类行为的指南针,是历经考验、长盛不衰、颠扑不破的真理,合于道。
▶思维方式是人们对世界的感知、理解与诠释,是我们看世界的方式。思维方式比喻“地图”。
▶效能包含两个因素,一是产出、二是生产的资产或能力。
▶同心环指影响圈、关注圈。影响圈指自己可以掌握的事情;关注圈指自己无法掌握的事情,不因自己的意愿而改变。我们看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影响圈还是关注圈,以此区分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。积极主动的人时间精力投入影响圈,消极被动的人时间精力投入关注圈。
▶习惯:知识、技能、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。
我们培养良好习惯或替换旧习惯,从知识、技能、意愿三个方面去检验,若三者相互交织的区域大,则习惯牢固,反之习惯薄弱。
02.
第二部分:个人领域的成功:积极主动、以终为始、要事第一
第一个习惯:积极主动。
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,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的方式,而且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及条件。
此刻你可能会怀疑,这太绝对了。可能你会说:
·我家孩子要是爱学习,我就不这么焦虑了。
·我的领导太官僚了,每次和他提需求,让做各种的预算评估,就是不决定。
·刚刚那位客户蛮不讲理,不听劝,非要找领导接电话……
面对这些不靠谱的人、糟心的事,每天郁闷死了,怎么积极主动呢?此时请你暂停一下。
人类有四大天赋:自我意识、良知、想象力、自由意志。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自我意识,以上的场景是我们思维的被动选择,而非你的真实选择,什么意思呢?
维克多·弗兰克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“在刺激与回应之间,人是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与能力的。”我通过自身经历的两个小故事试着去解释这句话的意思。
2024年冬天,我与妹妹商量利用周末在小区附近卖红薯,一来利用休息时间干点有意义的事情、二来学习新技能、又为家庭增加额外收入。于是我妹妹、妹夫负责从三河进货,我负责在燕郊找卖货点。一个周日下午因为风大、气温低,到16点我们还有两箱(大概80公斤红薯)未卖完,我妹妹她们着急天黑前回三河。
当时我们三个在外面冻了一天,我妹夫跺着脚说“剩下这两箱放地下室吧,下周末再卖。”为了让她们安心回家,我说行,等她们走后,我改变卖货地方、方式:第一,按10元/袋打包,距离商场最近的十字路大声吆喝;第二,我找到小区团购群,征得团主同意后,在团购群发广告。就这样到20点半,两箱红薯销售一空。当天,我根据这件事写了复盘日记,我认为正是积极主动习惯帮助了我。
第二件事:每年春节假期,最令我苦恼的事情就是回婆婆家。我结婚后没有和婆婆生活过,我们的饮食习惯完全不一样。比如我不爱吃肉,但我婆婆她们爱吃,特别是饺子。我婆婆弄的饺子馅,几乎全是肉块,让我看起来毫无食欲。
过往这10多年,每次吃饺子都令我感到特别痛苦,老公和婆婆也能察觉到我的情绪,但始终没什么改变,直到今年春节……当时我与婆婆一起包饺子,我看着馅无意一问“这馅儿肉可真多呀”我婆婆不自然地笑着说“过年嘛,多放点肉。”这句话一下子就击中了我。是呀,过年过节,老人只把认为最好的拿出来给子女。这样的出发点是我从前并没有想到过的,虽然老家很冷,可那一刻我身体里有股暖流经过。
我和婆婆边聊天边包饺子。那一晚的年夜饭,碗里的饺子少了难以下咽的感觉,饺子馅没变、我不爱吃肉的习惯没变,但我改变了对饺子馅的态度,那是老人爱晚辈的方式,我积极的转变换来全家快乐轻松的春节。
那么我们如何拥有积极主动的习惯呢?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:
第一,认知方面:要以自己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,而非让外界环境指导。
第二,语言方面:使用积极正向且清晰的语言。如这两箱红薯,我想卖完,我再去其他的地方试试?
第三,行动方面:牢记同心环,关注影响圈的人或事,减少关注圈的人或事。
第四,方法论:以终为始、要事第一习惯支撑积极主动。
积极主动让我们拥有人生主动权,我们是创造者,而非受害者。
第二个习惯:以终为始。
作者在书中说,要以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,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。即个人最重要的价值观决定一切。
以前将“以终为始”误解为做事有始有终。后来随着多次深入阅读这本书,加上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,对“以终为始”有了更深地理解。我认为这个习惯是我自我领导的开始,让我每天生活不迷茫、不盲目。
今年火爆出圈的电影《哪吒2》就是典型的案例之一。我虽未看过电影,但相关报道却没少曝光。其中最感动的一则消息是饺子导演介绍电影制作初期,欲与国际知名动画公司合作,但合作过程中发现不尽如人意,完全是一流的公司,三流的团队。于是饺子导演果断终止合作,转向国内动画公司,最终制作出了一部令人惊叹的产品。当时听着饺子导演的介绍,我很快就联想到了“以终为始”的理念,这部电影的成功也是这一理念最好的诠释。
以终为始在晨跑这件事上帮我少走了很多弯路,及时调整了我的大方向。我是2023年4月份开始晨跑,晨跑有两个目的:长远目的是希望身体健康,进入老年后不成为孩子的负担;短期目的是带动孩子晨跑,强身健体。坚持一个多月后,孩子因各种原因放弃,于是我一个人坚持每天晨跑。
初期计划是工作日每天3公里,周末有一天5公里,每月有一天10公里,按着这个节奏坚持一年。2024年4月随着体能增加,跑量也增加,每天5公里,周末一天10公里,每月一天半马,并且我痴迷于配速,每天变态似的追求配速,持续了2个月,家人基于对我的关心及担心,非常认真且严肃的叮嘱我目前这个状态晨跑对身体有害无益。面对家人的担心当晚我也认真反思,发现自己离晨跑的初心越来越远。于是我及时调转方向,不再追求单项数据的变化。现在晨跑的状态是轻松愉悦。
我们要怎么培养“以终为始”的习惯呢?
从认知方面:我们确认自己的人生目标及价值观,自我领导。
行动方面:我们确认个人角色及目标,记得书写下来。只要我们找到自己的北极星,即使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,也能帮助我们远离外界噪音,内心平和安定,不内耗,不纠结。
第三个习惯:要事第一,是自我管理,强调正确地做事,是对“以终为始、积极主动”习惯的践行。
可能你会说:我就是按照“要事第一”的习惯,每天做领导安排重要的工作。不,这不是要事第一的精髓。
结合作者的讲解,我提炼总结了以下几个步骤:1.角色管理;2.确定目标;3.每日计划及记录4.每日复盘并调整。辅助方法:1.写效率手册;2.授权;3.有说“不”的勇气。
2024年我有了新角色——《客户观察》平台作者。7月份一个偶然机会,一位朋友看我微信朋友圈后邀请我向平台投稿。我当即答应并表示感谢,可一转身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。大概8月中下旬,某次周末在家整理读书笔记,并将其中一些内容发至微信朋友圈、小红书账号。
随后看着朋友圈、小红书朋友们的点赞、收藏与互动评论,我不禁思考“输出是最好的输入,整理读书笔记融入了自己的思考,分享读书笔记可以连接有需求的朋友,那么多个渠道岂不更好?分享读书笔记是单向行为,向《客户观察》投稿是是双向的,这需要更多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及感受,对自己的写作有更高的标准、写作内容更具挑战,在一次次写稿、投稿、改稿中取得进步,不正是自己想要的吗?”
于是我怀着敬畏及忐忑的心情,向《客户观察》投了第一篇稿件——《提高客服生产力从中层管理破冰开始》。感谢平台编辑老师的专业辅导,这篇文章经多次修改后刊载于《客户观察》杂志2024年12月月刊中。截至2025年1月共投5篇稿,均审核通过。正因为“要事第一”让我把控住机会、敢于行动、拿到结果。
2024年8月份我刚入职不到一个月,因工作失误导致客户的保证金未退回被投诉。技术部同事排查后发现,是我未按流程要求操作导致,对方直接质问我的直属领导“这个问题之前说过,怎么又犯呢?”我的领导向其道歉并解释“雅楠刚来对系统不熟悉。”
在场的我面对此情景:手抖、脸烫、心跳加速,委屈、气愤、懊恼等各种复杂的情绪接踵而来。那一刻我特别想说几句话,但最终却只沉默了片刻。待自己深呼吸,调整好情绪后,我主动站起向大家道歉,并说出解决方案:先给客户回电道歉说明情况,然后向财务说明缘由申请线下打款,OA提交请技术部修改系统状态,确保一致。
当日复盘我能从负面情绪出来,正是“要事第一”帮助我:解决客诉才是重要的事情,掰扯责任并无意义。
到现在,我们已经拥有3个习惯,也从依赖期成长到了独立期,此时的我们能够收获独立、灵活、自由、快乐、平静……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,对自己负责,拥有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,在职场中我们是业务骨干,能独当一面。我们继续攀登,迈向高阶人生,由独立期到互赖期。
03.
第三部分:公共领域的成功:双赢思维、知彼解己、统合综效
第四个习惯:双赢思维。
双赢思维是一种富足心态,它告诉我们,人生不是零和游戏,不是角斗场,人生是一个合作舞台。这个习惯如此好,我们如何拥有呢?这本书非常精彩,各个习惯相互支撑,相互促进。我们通过实践运用知彼解己、统合综效可以获得双赢思维。
第五个习惯:知彼解己。
指我们首先要了解对方,然后了解自己,进而让对方了解自己。这其中最难的解己。包括两个方面:自己了解自己,对方了解自己。
最难的是了解自己,你可能对此嗤之以鼻,心说“开什么玩笑,还有谁比我了解自己吗?”是的,没开玩笑,我们最不了解的是自己。
进入2月中下旬我开始骑电动车上班,我妈说“你现在骑电动车上班了,早晨不用那么早走,早晨在家辅导辅导孩子学习。”我口头答应下来并照做我妈的建议。按早晨7点20从家出门计算,早晨孩子没起床之前,我大概能看30分钟书,到公司后再看30分钟,这样基本上能保证每天1个小时的阅读计划。
可坚持了几天后,我发现家里的阅读环境差,我妈时不时过来和我说话,我又不好拒绝。前几天她大概是第三次过来和我说周末看牙的事,听后我有些烦躁,我说“妈,您咋这么焦虑呢?这才周五还没到周日呢。况且我约了3个人的时间,每个人的牙情况不一样,若您的治疗时间长,时间不够,他们2个可以先检查确认治疗方案,后面再约时间。”
我妈听后非常不高兴地回了我一句“‘焦虑’这个词可算是让你学会了,说谁都认为人家在焦虑,其实是自己焦虑。”说完扭头走开了。听我妈那么说后,我心里也不舒服,有点被误解的委屈。
上班的路上我时不时想起那一幕,我妈说得对,不是她焦虑,是我焦虑。是我没有完成30分钟阅读自己焦虑,但我却说是她焦虑。可见对自己误解有多深。
前段时间我闺女突然对我说“妈妈我不想上英语补习班了”按习惯我会说“我报班为了啥,不是为了你的学习吗?咋干啥都没长性呢?再说那钱是大风刮来的吗?”那天我硬生生地把想说的话咽下去了,平静地问:“怎么了?为什么不想上英语补习班了?”孩子说“就是不想上了,今天肚子疼。”
那一刻我知道她明显是在撒谎,便立刻火冒三丈,想着孩子品德很重要,要好好教育,否则大了咋办?可转念又想。若这会儿教育她,可能今天真的上不了补习班了。我又一次忍住,关心地说“肚子疼咋不早说呢?我给你找个暖宝捂捂,一会儿应该就会好了。要是下午还疼,实在难受,再给你请假行不?”孩子说“可以。”
于是我们边捂暖宝宝边聊天,聊她最近学的拉丁舞,英语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,聊着聊着我理解了,她不想上英语课是担心听写不合格被留下。我说“这几天你在家没背单词,(事实)你担心老师听写时露馅儿,导致你被老师留下(感受),所以不想去上课对吧?(需要)。”她点头默认。
我继续说“这次咱们遇到这个困难,咱们选择后退,想想你喜欢的拉丁舞,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一定会遇到困难挑战吧,你也要放弃吗?”孩子非常自信地说“拉丁舞是自己喜欢的,绝对不会放弃的。”
我回复道:“听你这么说我很开心,人有太多的习惯,有些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。比如遇到困难就找借口后退,这是一种畏难习惯,我希望你有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习惯(请求)。”她想了想说“妈妈我下午去上课,不就是听写单词吗?我现在背。”就这样孩子下午开开心心去上补习课了。
知彼解己是人际有效沟通的关键,这个习惯对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帮助特别大。大家可以留意在日常生活琐事中练习,事事练习、时时练习,假以时日,您一定会感觉到周围的环境变了,变得更好,更加轻松自在,您会享受到被环境滋养的感觉。
第六个习惯:统合综效:双方共同努力寻求第三种选择,实现1+1>11。
这个习惯太重要了,其他习惯都是为统合综效服务。我们从认知上要相信:问题的反面是契机。从方法上我们要尊重差异,努力寻找第三种选择方案A+B=C。
通过实例解释统合综效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。
我家孩子上六年级后有一天突然说不让姥爷接送上学,要自己走。我爸非常生气地说:“现在路上那么多车,一个孩子自己走,多危险。再说,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忙照顾你,你不让接送,出了事我们怎么办?”孩子说:“自己长大了,过马路会看红绿灯,会看车,不会发生危险。”就这样双方都不高兴,互不让步。
最后我爸生气着说:“不让接送就回老家。”双方僵持不下。有一天晚上,我们一起讨论,我说:“无论接送,还是自行,安全第一。”对此双方都认可。基于此共识,我们协商一致:早晨及下午,由姥爷送到红绿灯处并看着孩子过马路。这期间孩子留意是否主动查看信号灯?避让车辆及行人,是否与同学打闹?上下午放学,孩子是否按规定时间到家。
试验一周,若孩子可以做到,则自行上下学。此方案双方都同意。孩子高兴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,我爸高兴有更多空余时间锻炼身体,家人也高兴,每天到家,家里温馨和睦。
你可能会说家人相互理解体谅,自然很容易统合综效。但工作中可不一样,那强势的领导,刁难的客户怎么能统合综效呢?那么我来讲一个工作中的客诉案例。
这个案例我印象特别深,那是2022年冬天疫情管控期间的一起客诉。乘客投诉车主爽约导致自己夜间打不到车,无法回家参加亲人丧礼。当时联系客服时,情绪高涨到极点,扬言要直接从重庆飞到北京找我们领导理论。虽然乘客当天安全回家。
但次日我们在跟进处理客诉时,对方仍在气头上,真是百般刁难,说一些严重威胁的话,比如我们赠送打车优惠券时,她说直接烧了吧,那样她才能收到。比如她说回程时还在我们平台约车,若出现意外,我们承担全责。言外之意透露着轻生的想法。我们客服小伙伴当即向领导层反馈。
大家集思广益,最后一致决定生命安全是重中之重,宁可过度防范,不能大意。我们代乘客联系当地警方说明情况,在警方的帮助下,上门疏导客户情绪及心理,事后在我们的持续跟进与关怀下,最终得到了客户的谅解。
统合综效习惯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力,让我们收获满满的成就感。
最后一个习惯:不断更新:一句话就是持续更新自己的身体系统、认知系统。
身体系统让我们精力、体力充沛;认知系统让我们持续学习与实践,提升自我、突破自我,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升级。到现在我们由独立期到互赖期,我们收获了找关键问题的能力、整合资源的能力、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,我们拥有了影响力与领导力。
这次春节假期在老家,我看飞机起飞过程就想起了这本书。飞机起飞之前会滑行很长一段距离,才能逐渐脱离地面,加速飞行。习惯也一样,仅靠毅力,习惯很难改变,需要我们付出努力。只有摆脱“习惯引力”的束缚,才能迎来广阔的自由天地,创造高效能的生活。
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了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,体验了习惯的魅力、掌握了行动的秘诀。
那么请告诉我,您认为哪个习惯是基础?哪个习惯是目的呢?您又要从哪个习惯入手呢?朋友们行动起来吧,习惯改变命运。通过习惯这扇窄门走进自己的辽阔天地。
- 2023-09-09
- 2023-09-09
- 2023-09-09
- 2023-09-16
- 2023-09-16
- 2025-01-02
- 2023-09-09
- 2023-09-09
- 2023-09-09
- 2023-09-09